
12月22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。对于国人来说,这是既平凡又有意义的一天。晚上六点过,冒着冬日寒气,家长们陆续走进了项目楼学术厅。鲜花,微笑......项目班级教师们热情地迎接并引导家长们签到。七点,在主讲嘉宾背景介绍和家长热切期待的掌声中,三位美籍专家来到了讲座现场。
围绕儿童情绪管理技能领域,Jae博士重点论述了孩子情感社交技能、社会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念。接着登场的CJ博士介绍了在成都开展的连续五年的研究及利用iPad设计的情绪管理课程。
随后,Rita博士针对三份家长和学生个体心理样本做了分析并介绍了干预措施。“情绪认知、心理冲动控制、动机/动力......” 一串串心理学专业术语将所有家长的注意力紧紧抓住。有的在聚精会神地聆听,有的在静静地做着笔记,还有的在默默地思考。
“成都地区的学生学术水平高于美国孩子,但情感、社交技能和适应性则弱于后者。情感、社交技能和适应性的强与弱与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表现呈正比。”
专家们的研究报告引发了家长们的进一步思考。中西方教育各有优势,如何兼容并蓄?如何让孩子平衡地全面成长?值得我们学习社区每位成员反思和行动。




张校长也被热烈的氛围感染,与现场互动两分钟。她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再次博得了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。有家长一直跟随美国专家,继续着她们的个别交流,一直到停车场都还未停止。“这样的讲座太好了。真的非常有价值。谢谢学校的安排。”她这样表达。

这一次国际化、学术性的讲座价值在于:聚焦热点、开阔视野、启发思考、引发行动。PYP项目原本就是一个国际化、高端的教育。十大学习者目标不仅仅针对孩子,更是我们学习者社区中的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学习目标。